■峥嵘路·倾听
跨越三个世纪,武汉市第四医院既有丰厚的历史积淀,也始终在改革和发展之路上奋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前人的不懈奋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历史的接力棒,交到我们这一代四医人手中。医院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围绕专科特色着力打造优势学科集群,持续推进一院三区同质化管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常青院区即将投入使用,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在该片区打造一座专科特色鲜明、贴合周边居民健康需求的现代化医疗综合体,为辖区周边30万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武汉市第四医院党委书记彭鹏
■铿锵行·速读
武汉市第四医院,由英籍医学博士施维善创办于1864年,开创了“西医入汉”之先河,是湖北地区第一家西医医院,也是武汉市历史最为悠久的三甲医院。在一代代医疗工作者的传承下,医院形成了以骨科、心内科、疼痛科为拳头,省市级重点专科为矩阵的“大专科强综合”特色发展态势。
医院现有16个省级重点专科,34个市级重点专科(包括3个建设专科)。
医院是中部医疗骨科中心,湖北省骨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部创伤救治联盟成员单位,武汉市骨科质量控制中心,脆性骨折联盟及长江中下游城市群骨科联盟牵头单位。
医院整合亚专科资源,设立手、显微及修复重建,创伤及矫形、足踝外科、脊柱及骨肿瘤外科、运动医学和小儿骨科六大骨科临床中心。
率先引进华中地区首台骨科手术机器人,开启了骨科手术的“机器人时代”。
“十三五”期间,累计开展新业务新技术59项,其中特级2项,国家级2项,省级14项,市级14项,院级27项。
勇立改革潮头,武汉市第四医院一直在路上:1999年,经湖北省卫生厅批准,医院增挂“武汉市骨科医院”院牌,成为湖北省首家具有骨科专科特色的综合三甲医院;2003年,实施了武汉地区最大规模的医疗资源重组,与市十医院合并,成为一院多区跨越式发展的先行者。今年,该院第三个院区将在常青片区揭开面纱,将再创一个新三甲,踏响新时代的坚实足音。
■一院三区接力守望惠及常青片区30万居民
武汉市第四医院初创于汉正街边,100多年来始终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的人民。2003年古田院区设立,医院将优质医疗资源带到武汉西大门,填补了当地医疗的空白,成为古田片区居民看病就医的首选。如今,该院又即将落子常青花园,为周边30多万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去年年底,武汉市第四医院与东西湖区人民政府,就双方共建常青花园综合医院举行签约仪式,由武汉市第四医院负责医院的日常运营与管理。
该院区位于地铁2号线金银潭站北侧,东临姑李路,南临金银潭大道。项目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设计床位500张。目前,院区的相关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预计将在今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
武汉市第四医院院长王岚介绍,新院区投用后,医院将最优质的医疗资源、最高效的运营管理全面投入,与原有的武胜院区和古田院区共同构成“一院三区”同质化管理格局。该院区还将与周边基层卫生体系打造紧密型医联体,为东西湖区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建立完整学科集群重新定义家门口医院
常青花园是武汉市常住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社区之一,也是享誉全国的文明标杆,毗邻的将军路街、金银湖等区域人口密度也越来越大。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医疗资源的分布问题,成了常青片区的美中不足。
从2001年开始,武汉市第四医院就在常青花园设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综合性三甲医院直接进驻社区的第一家卫生服务中心。20多年来,该中心以高效优质、方便快捷的卫生服务,得到了常青花园及周边居民的普遍信赖和广泛赞誉。
随着时代的发展,加上周边人口的增加,当地居民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同时,当地人口结构也呈现出老龄化趋势,据统计,2021年常青花园60岁以上人口数11680人;占总人口数比例12.4%;65岁以上人口数10884人,占总人口数比例为11.6%。
王岚院长介绍,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武汉市第四医院将在常青院区建立包括内外妇儿在内的完整学科集群,包括骨科、心内科、疼痛科等三十多个省市重点专学科,也将被全部引入。从妇女儿童到老年疾病,再到慢性病管理和运动损伤,都将作为该院区的特色,实现对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覆盖。
在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常青片区居民家门口的同时,院区还设置了创伤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为周边居民、交通枢纽、企事业单位织密了安全防护网。在“与时间赛跑”的危急关头,患者能获得更加迅速、及时和专业的帮助。
■人民对健康的需要就是学科发展风向标
很多武汉人都知道,“看骨科来四医”。其实,骨科不仅仅是骨头,也不仅仅是通常理解的“意外骨折”,骨科的内涵始终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变、细化和扩展。
近年来,意外伤害导致的骨科伤病逐渐减少。以往不太起眼的各种退行性、劳损性关节病的比重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让体育运动等导致的软组织伤病、长期伏案后的脊柱问题等越来越受到重视。
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会面临不同的健康问题: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往往会出现各种先天性、发育性的骨骼问题;中青年群体更容易因为工作和运动造成关节软组织疾患;老年人除了面临各种退行性疾病外,跌倒骨折以及后期带来的长期卧床,也是健康的敌人。
“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需要,就是我们学科建设的方向。”这是武汉医师协会会长、武汉市第四医院骨科知名专家勘武生教授一直所倡导的,针对社会疾病谱的变化,医院在学科建设上不断探索,从传统的骨伤,细化到手、足等各个部位,再到不同年龄层的分类,该院骨科一步步发展成为作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亚专科最全的学科,被誉为“每块骨头都能找到专家”。
骨科不止于“骨”,附着其上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对运动功能的恢复也至关重要。该院率先在全省开设运动医学科,主攻人体运动系统最重要的肩、膝两大关节,以及腕、肘、髋、踝等关节软组织损伤的诊疗。科室主任张青松是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从业多年来,他以精湛的技术赢得无数患者的赞誉,已成为“一号难求”的网红专家。
该院副院长、骨科学科带头人王俊文教授介绍,从今年开始,武汉市第四医院对原有的骨科亚专科资源进行继续整合,成立了六大骨科中心,形成医疗教学研究合力,更好提升学科发展水平。除了脊柱、关节这样的传统热门外,还包括诸如足踝、手部这样的“精细学科”,以及专攻关节韧带的运动医学和呵护祖国花朵的小儿骨科等,都由年富力强的业务骨干担纲带头人。
■科技福祉惠及百姓为医疗插上腾飞翅膀
在中国的医学发展史上,骨科无疑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学科之一。从古代医者的“跌打损伤”“接骨正骨”,到如今的现代骨科,一代代从业者不断探索、精益求精,医疗科技的进步也始终在推动着骨科手术发展。在医院的发展历程中,武汉市第四医院始终瞄准国际国内前沿,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持续提升治疗水平。
2019年,武汉市第四医院率先引进了华中地区首台骨科手术机器人,开启了骨科手术的“机器人时代”,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福音。
传统的骨科手术,钻孔置钉需要依靠医生徒手操作,比较依赖术者的操作经验和熟练程度。由于对精确度要求极高,就连医生的临场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可能导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影响手术效果。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优势正是精准和稳定,精度可达到亚毫米级别,可以辅助医生完成各种复杂的骨科手术操作,能够大大提升手术的精准程度。
目前,骨科机器人已在该院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手术中。在解决传统徒手操作时医生“看不清,打不准,拿不稳”的同时,也让患者的创口更小、出血更少、恢复更快,提升了手术质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随着骨科手术不断朝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的方向持续发展,更新迭代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则是一心为民的医者情怀。
■建章立制扎紧篱笆让清廉之风落地生根
“支具您可以自己网上购买,各种平台各种功能品类丰富,也可以在我们的‘爱传递’爱心平台上申请免费,但是我们医生是不能向您推荐某一款产品的。”在武汉市第四医院骨科病区医生办公室内,面对患者“您能不能推荐下去哪儿买拐杖”的问题,管床医生左伟向病人递出一张《廉洁告病人书》。
这份告病人书,是武汉市第四医院为预防工作流程中的廉洁风险而特别制定的。医院不仅明令禁止医务人员向患者推荐指定支具厂家或联系厂家人员向患者出售支具等违规违纪行为,公布举报电话,邀请患者参与监督,营造清正廉洁的诊疗环境,还向患者详细告知医用固定支具的免费申请方式和自行购买渠道。
今年以来,武汉市第四医院针对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重要岗位、关键环节开展自查自纠,特别是针对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医用高值耗材的使用管理等重点环节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从完善体制机制角度入手,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保障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医疗执业环境。
该院党委书记彭鹏介绍,作为武汉市卫健委系统清廉医院建设示范医院,医院探索廉政教育的新方式,将古老的益智游戏华容道与《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的内容相结合,制作了一套“清廉版华容道”,并在院内举行竞赛。在逐步清理和绕过挡路的“红包”“回扣”等方块的过程中,操作医务人员“平安回家”,也让廉政教育的内容入脑入心。
在医院各项制度和机制下,全院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对清廉医院的建设,从最初的被动学习,到现在主动践行,形成从“输入”到“输出”再到“传承”的闭环。在全院乃至亲朋好友中掀起一股清正廉洁之风,推动清廉文化在清廉医院建设中落地生根。
版权所有 © 2019 武汉市第四医院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01799号-1 电话:83782519(武胜)、83930038(常青)、68831300(古田) 鄂公网安备 42010402000910号
健康武汉官微
官方微信
微信挂号